2025.春季歐洲美術館巡禮
“上帝在天,皇帝在地,秩序與光明同在其下。”
漫步在市區,走進了一條靜謐小巷,眼前忽然出現一座精緻得像是名畫裡的美麗教堂。
它的外觀不算大,但氣場非常強。綠色圓頂在陽光下特別美麗,像一頂古典皇冠。
推開門的瞬間,安靜莊嚴的氛圍,金光閃閃的細節,不俗氣,是歲月洗鍊後的華麗。
天花板上的壁畫人物細膩得像在低語,每一筆都藏著一段歷史或祈禱。


正值「大齋期」,從復活節主日往前推四十天的這這段期間,是天主教一年一度靈性淨化與省思的旅程,也象徵著耶穌在曠野禁食四十天的苦行。
大齋期期間,大部分教堂內部的色彩會刻意轉為節制,主祭壇上被紫布輕覆,象徵悔改與等待。
如果很在意看不到主祭壇後方的華麗裝飾與主壁畫,規劃旅程時可以避開這段期間(每年四月中)。


畫面中間的雙頭黑鷹(Black Double-Headed Eagle)
是神聖羅馬帝國的象徵,也是哈布斯堡家族的皇室徽記。
徽章下方「CONSILIO ET INDUSTRIA」譯為「以謀略與勤勉」。強調統治者不只靠權力,更依靠智慧與努力治理國家。

《聖母瑪麗亞加冕》“Coronation of the Virgin Mary”(1715),畫中描繪聖父、聖子為聖母瑪麗亞加冕,
無數天使和聖徒環繞其間,聖靈也以鴿子的型態盤旋於至高處。
天頂上的濕壁畫由巴洛克大師Johann Michael Rottmayr親手繪製,是整座教堂最靈魂的存在,色彩飽滿卻不刺眼,線條流動如詩。

Chapel of st.Sebastian 聖塞巴斯蒂安小教堂
很喜歡附屬大教堂中的這個小堂,大理石雕塑的天使們在雲端飛舞,金色的星芒從中閃耀,暗示著殉道者即將獲得天國的冠冕。

Chapel of st.Sebastian 聖塞巴斯蒂安小教堂
小天使們,圍繞著三角形的上帝之眼。下方畫作主題是聖人的殉難故事。
上方是光明與天堂的召喚,下方則是苦難與堅貞的實踐。

視覺向上延伸,苦難與光明不再是對立,而是一體兩面的真理;死亡不再是終點,而是通往更高境界的門,真正的不朽,是在信仰中選擇堅持。

講壇裝飾鍍金木雕,彎曲的凹型處有三個半浮雕,分別是聖約翰、聖彼得、聖保羅講道,兩個天使支撐著流蘇環音板。
頂部是神聖三位一體的金色雕塑,基督坐在聖父上帝右側,手持十字架,左手放在地球儀上;聖靈以鴿子型態在金色光芒中盤旋。

St. John of Nepomuk副祭壇
• 上層:榮耀升天
聖母瑪麗亞被天使簇擁在雲端,象徵神聖與救贖的應許。
• 中層:殉道瞬間
聖約翰(St. Johannes Nepomuk)被投入伏爾塔瓦河前的場景。
• 下層:聖人象徵
色的布幔與五顆星,是聖約翰・內波穆克最常見的象徵之一,遇害後,漂浮在水面時,頭上出現五顆星,成為「沉默殉道」的意象。

管風琴於1751年安裝,裝飾豐富,花環邊框之間有雙層鍍金葉子,及鍍金的火焰形狀。

教堂不只是祈禱之地,同時是帝國榮耀的展演場。
韓玉青IG
手機版ID ➛ sir.hanson.han
電腦版連結 ➛ http://bit.ly/2LsSeNI
.
日日好IG
手機版ID ➛ bonjour27333038
電腦版連結 ➛ http://bit.ly/369TTQ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