維也納 ▍藝術史博物館 I 建築美學 ▍ 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Wien

維也納 ▍藝術史博物館 I 建築美學 ▍ Kunsthistorisches Museum Wien

歐洲藝術殿堂之旅:國寶級克林姆、魯本斯巨作、布魯格爾真跡在哪看?

窗外的維也納籠罩在灰藍色的晨靄中,天還沒亮透,我便醒了。滿心期待今天的博物館之行,藝術史博物館在藍天下舒展,懷著近乎虔誠的期待,反覆閱讀手中的導覽,那些熟悉的經典名字,不再只是印刷的油墨,即將真實佇立在我眼前。

奧地利皇帝弗朗茨·約瑟夫一世親手揭開了這座藝術殿堂的序幕,將家族數百年珍藏的瑰寶,從深宮秘閣轉化為與世人共享的盛宴。曾經僅供皇室玩賞的珍品,終於在1891年迎來了屬於公眾的晨光。

與比鄰而立的自然歷史博物館同日揭幕,宛若孿生建築般在維也納的蒼穹中輝映,成為這座城市最令人心馳神往的文化地景。

推開沉穩的大門,以階梯為軸線,運用拱門、大理石立柱及雕塑構築出層次分明的空間序列。

主階梯上方的天頂畫《文藝復興的頌讚》Apotheosis of the Renaissance,完成於 1890 年。

細膩的灰泥雕飾纏繞著金色流光,拾級而上,柱間優雅的弧線交織,形成視覺引導,向高處的天頂畫,呼應了從遠古文明,直至歐洲藝術最輝煌鼎盛的巔峰。
身為克林姆的忠實畫迷,主樓梯展出的畫作令我駐足許久,挑高的廊柱拉開了視覺距離,唯有鏡頭能記錄下細膩的筆觸,更特意選購了一本博物館中克林姆的作品專書,在紙頁間探索圖像紋理中的意義。

主階梯兩側柱子及拱門間隙上方佈滿壁畫,與柱間畫,共 40 幅,而克林姆(Gustav Klimt)的 13 幅作品點綴其間。

以「藝術史上的重要時期」為主軸,從古埃及的神秘莊嚴、希臘羅馬的古典理性,到文藝復興的人文覺醒、巴洛克的金色旋律,乃至洛可可的細膩奢華。

主階梯兩側柱子及拱門間隙上方佈滿壁畫,與柱間畫,共 40 幅,而克林姆(Gustav Klimt)的 13 幅作品點綴其間。

右側是《埃及古代》Ägypten

Ägypten 草稿圖

主角靜立於時光長河中,肌膚如尼羅河畔細沙般流淌著蜜色光澤,眉眼描繪延伸出科爾(kohl)墨線,胸前垂墜層疊的金製頸圈,以貴族姿儀訴說著古埃及藝術。

左側為《希臘古典時代》

Griechische Antike 草稿圖

每幅畫作皆透過人物姿態、服飾紋理,以及精心安排的象徵物件,凝鍊各時代的美學精神與文化內核。

《希臘古典時代》Griechische Antike

一名女性從立柱後方走出,其肢體動態呈現古典雕塑般的線條。背景處精心安置了一件古希臘彩繪克拉特陶瓶(bell krater),此元素直接取材自博物館真實館藏。克林姆通過構圖安排,巧妙地將當代繪畫與歷史文物並置。
帕拉斯·雅典娜傲然佇立,一襲鮮紅長袍,柔軟的衣褶是智慧女神織就的戰袍,與右側埃及的赤裸身軀形成鮮明對比,兩位女性面容沉靜而自信,古希臘的理性與尼羅河的神秘在此交匯。
《古義大利藝術》Old Italian Art

一位年輕學者凝望右側,頭頂散發光環、衣袍飾有精緻金色紋樣的女性,小天使翩然環繞,金色與深紅交錯,為畫面添了幾分神性的靈動,流淌著十五世紀佛羅倫斯黃金時代的優雅氣息。

韓玉青IG
手機版ID ➛ sir.hanson.han
電腦版連結 ➛ http://bit.ly/2LsSeNI
.

日日好IG
手機版ID ➛ bonjour27333038
電腦版連結 ➛ http://bit.ly/369TTQg

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