▍維也納.應用藝術博物館 ▍MAK – (Museum für angewandte Kunst)
全球最古老的應用藝術與設計博物館之一,其典藏橫跨中世紀工藝、19世紀裝飾藝術、維也納分離派,乃至現代設計與當代藝術精品。是一座融合歷史建築與現代設計的藝術殿堂。

建築外觀方正對稱,充滿古典韻味,主要用紅磚和石材建造,展現了19世紀奧地利獨特的建築風格,看起來既莊重又典雅。

入館處的門廊由拱形支撐,迎接你的是一種介於宮殿與學院之間的氛圍。

寬敞的中央大廳挑高明亮,這裡沒有擁擠人潮,只有開闊寧靜的展廳。能自在沉浸於每件作品之中,值得放慢腳步,細品整日。牆上的灰泥浮雕、花卉裝飾仍部分保留,豐富的自然光從高高的天窗灑下,賦予空間格外開闊舒適。

室內天花板,纖細捲曲的植物莖葉與對稱的裝飾圖案,花朵、果實與飛鳥、奇幻人獸,展現出典型的新文藝復興(Neo-Renaissance)與古典裝飾風格的繪飾特色。

慕夏(Mucha) 為1900年巴黎世界博覽會創作的彩色印刷海報,作為奧匈帝國展館的官方宣傳形象,充滿新藝術風格(Art Nouveau)特色,匯聚了慕夏最具代表性的視覺語彙,以女神形象擬人化奧地利,右側幾何邊框羅列多個奧地利重點建築插畫,「PARIS 1900」字樣,呈現新藝術時期常見的手繪字體美感。
這幅海報是 MAK 收藏中新藝術運動的代表作,不僅極具美感,也是現代視覺傳達設計的歷史源頭。

全球最古老的應用藝術與設計博物館之一,其典藏橫跨中世紀工藝、19世紀裝飾藝術、維也納分離派,乃至現代設計與當代藝術精品。

那個時代,室內設計與裝飾藝術尚未有明確分野,克林姆雖然不是以此為業,但是其藝術風格,對裝飾、設計領域有深遠的影響,這些蜿蜒流轉的曲線、奢華的金色元素,不只停留在畫布上,更滲入了建築的肌理。
結合了鉛筆、墨水、石墨粉、貼金箔與銀箔,並搭配水彩與蛋彩混合色,試圖模擬馬賽克呈現的視覺光澤。衣飾與螺旋背景運用了大量三角形、螺旋與眼睛的圖騰符號,象徵靈力、命運輪迴與女性能量。底部花朵圖樣則以水彩打底,暗示女性與生命力的連結。

其中最負盛名的《斯托克萊特壁畫》,與宅邸的室內空間完美結合。憶及學生時代埋首室內設計理論的深夜,閱讀相關書籍文獻,對於這件作品特別印象深刻,而今終能親臨其境,在空中輕輕追摹歷經歲月的手稿線條。
《斯托克萊特壁畫草圖》 Entwürfe für den Stoclet-Fries
不僅藝術價值極高,也是設計、建築與藝術跨界合作的經典代表,更被公認是MAK最具代表性的「鎮館之寶」。
比利時的銀行家阿道夫·斯托克萊特,委託克林姆(Gustav Klimt)於其布魯塞爾自宅,斯托克萊特宅邸(Palais Stoclet)的餐廳創作一系列馬賽克壁畫《生命之樹》Baum des Lebens、《期待》Die Erwartung、《擁抱》Die Erfüllung。
背景以金色為主調,無數蜿蜒流轉的螺旋曲線如生命藤蔓般纏繞生長,其間點綴著神秘的象徵圖騰。
展現克林姆 (Gustav Klimt) 晚期的拜占庭式裝飾風格。螺旋象徵生命的起源與循環,自然界的成長與動態。

女性形象與東方主義,主角身著一襲幾何圖案與金箔拼貼的華麗長袍,側臉帶有埃及風格的眼線與雕塑般的冷峻神情,眼神向左凝望,在靜止的畫面中營造出等待、預見與心理張力。

在MAK展出的不是最終完成的馬賽克壁畫,而是克林姆1905–1909年間所繪的1:1全尺寸原始稿本。珍貴的圖面手稿清晰可見克林姆(Gustav Klimt)反覆修改、抹擦與註記的筆跡,讓我們得以窺見這位藝術大師創作時的思考軌跡與靈感演變。

可惜的是,現在斯托克萊特家族並不開放這棟豪宅讓公眾參觀,所以大家無法親眼看到這些壁畫的真跡。而原作設計草圖,僅於維也納.應用藝術博物館展出。



韓玉青IG
手機版ID ➛ sir.hanson.han
電腦版連結 ➛ http://bit.ly/2LsSeNI
.
日日好IG
手機版ID ➛ bonjour27333038
電腦版連結 ➛ http://bit.ly/369TTQg